黄典诚

更新时间:2023-12-25 11:58

黄典诚(1914—1993),字伯虔,笔名Dch、黄乾、wnikian等。1914年10月生,福建漳州市人。193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在厦门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语言学教授,汉语史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曾任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组组长,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大词典》编委会委员兼福建省《汉语大词典》编委会顾问。担任过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福建史志学会顾问,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黄典诚师承著名语言学家周辨明教授,受过近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严格训练。又师从余謇教授学习传统语文学。他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四十多年,在文字改革、汉语方言(尤其是闽方言)、汉语训诂学和汉语音韵学等方面,论著不少,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人物简历

1914年10月20日出生于漳州。

1933年7月考入厦门大学,师从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辨明教授、余謇教授。

1938年2月受聘于母校,时因抗战,厦大由厦门迁往长汀。

1944年与周辨明教授合著《语言学概要》。

1945年8月升任副教授;笔译美国赛珍珠《论中国小说》。

1954年《闽南方言和汉民族语言比较》发表于《厦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文中首提“语言对应规律”之说。

1958年为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编剧本《黄道周》。

1979年任厦门大学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教授;其后历任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大词典》编委之一。

1982年10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邀请赴香港讲学。

1983年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特邀参加“语言现代化规划会议”和“第1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讲学。

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8年1月撰著《训诂学概论》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11月主编《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年5月撰著《诗经通译新诠》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1993年荣登“中国内地版图书在港畅销榜”。

1993年6月6日于厦门大学病逝。

学术贡献

拼音文字的研究和推广

在文字改革方面,黄典诚特别关注拼音文字的研究和推广。他生长在富有拼音化传统的闽南地区,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方言拼音,读书之前,就能用拼音写下所说的话。他长期搜集方言拼音史料,注意研究方言拼音化的历史,是拼音文字的积极研究者和热心活动家。解放初,他曾主持厦门新文字研究会,参与闽南方言拼音方案的制订和推广,开设“文字改革研究”课程,探索汉语拼音化的问题。黄典诚在文字改革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和总结汉语方言罗马字的经验,以此证明普通话拼音化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在《从闽南的“白话字”看出拼音文字的优点》一文里,根据百年来闽南地区白话字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可资我国文字拼音化借鉴的一些意见。如实行拼音文字必须有个标准语;同音词一点也没问题,声调符号恐怕一时不能废除;字母必须有大小写,但形体必须力求一致等。在《越南采用拼音文字的经验》(1953年)里,他从越南采用拼音文字成功的事实中,说明了我国文字走世界共同拼音道路的远大前途,说明哪怕是单音词也可实行拼音,更何况汉语已有很多的复音词。在当时强调拼音字母必须采取民族形式的讨论中,他在《试论中文拼音字母的拟订》一文里就强调指出,必须有远大的目光,为了科学技术,汉语拼音字母不能和拉丁字母绝缘,可以也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经过适当的改造和发展,使它成为为汉语服务的“民族形式字母”。他在《对修正<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意见》一文里,倡议大胆起用j、q、x这三个赋闲无事的拉丁字母,主张用字母标调,做到一音一符悉合科学原则。在《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前,他主张应允许大方言区有辅助性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在《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后,他更主张地方方言的拼音方案应与《汉语拼音方案》取得原则上的一致。1979年5月,他在高等院校文字改革教材协作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闽南方言拼音化的传统与经验》的学术报告(后收在《语文现代化》1980年第1期里),站在新的角度上全面总结闽南方言拼音化的经验。指出:正是语音尚未统一,更需要用拼音来促进语音的统一;既要拼音,就得使用拉丁字母;文字拼音化既然先要定型,那就该参考韵书、方言,对代表点的实际语音,做一些必要的增益;拼音入门课本,以只列字母表为佳,不必更列声韵母表,以免引起初学者眼花缭乱;应明确规定汉语拼音字母为汉语字母。这些宝贵经验,对汉语拼音化也很有借鉴的作用。

汉语方言研究

在汉语方言方面,黄典诚从20世纪40年代发表《漫谈长汀方言》开始,一直不停歇地从事汉语方言的研究。黄典诚研究汉语方言涉及的面较广。他的《共通语、方言及其书面化》一文,阐述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954年在《语文知识》连载的《北京话》《广府话》《客家话》和《闽南话》,是对汉语几个重要的方言的科学分析和介绍。除了简要说明这些方言的历史地理概貌外,主要是运用典型材料,重点而突出地介绍了这几个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这对当时人们了解这些方言的轮廓是很有帮助的。《闽南方言和汉民族语的比较》一文,则是方言与共同语的比较研究。作者把闽南话和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并初步探讨其间的对应规律。这不仅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闽南话与普通话各自的特点,而且对方言区语文教学,促进汉语规范化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过,黄典诚在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还是他在闽方言研究中的建树。在这方面,他的研究成果颇多,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创新。首先,关于福建闽方言的分区。以往的学者,只把福建闽方言分为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和以闽南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黄典诚经过调查研究,推翻了传统的定见。早在1954年他所写《闽南方言和汉民族语的比较》一文的“前记”里,就提出福建闽方言应划分为四个区,即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区,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区,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区和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区。五六十年代,黄典诚参与了福建省汉语方言的调查工作,积极参加《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讨论稿)一书的编写工作。他从调查的实际材料出发,在执笔的《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一书的总论中,提出多层区分法来划分闽方言,除了继承早先提出的四区论外,又增加了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区。这样,就把福建闽方言划分为五个分区。这样分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说,与前人相比,都有明显的突破。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