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斛

更新时间:2023-12-08 21:57

麦斛是兰科石豆兰属的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纤细;假鳞茎卵圆形,鲜时绿色,干后变黄绿色,基部生多数须根;叶片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一侧长出,不高出叶具数枚鞘,花小白色,中萼片卵圆形,侧萼片较中萼片长约一倍,卵状椭圆形,花瓣宽椭圆形,边缘撕裂状,唇瓣短小而肥厚,与合蕊柱基部的突起相联;花期夏季。因其茎丝状匍匐,形似大麦,累累相连,故有“麦”之名,又归“斛”一类,故而得名“麦斛”。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纤细,质硬。假鳞茎卵圆形,鲜时绿色,干后变黄绿色,彼此相距约1厘米,基部生多数须根,顶生1叶。叶片革质,厚而脆,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3厘米,宽不及1厘米,先端凹缺,基部楔形渐尖呈短柄,全缘,中脉明显。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一侧长出,不高出叶,顶生1朵花,具数枚鞘;花小,白色,直径4-5mm;中萼片卵圆形,先端短尖;侧萼片较中萼片长约1倍,卵状椭圆形;花瓣宽椭圆形,边缘撕裂状;唇瓣短小而肥厚,与合蕊柱基部的突起相联;合蕊柱短粗。花期夏季。

生长环境

麦斛常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阴湿沟谷岩石上。

分布范围

麦斛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繁殖方法

麦斛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新修本草》:“性冷。”

《贵阳民间药草》:“甘,微寒,无毒。”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江西草药》:“性寒,味甘、辛。”

《贵阳民间药草》:“清热,润肺,止咳。”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止虚劳咳嗽,治肺结核,又治风热咳嗽。”

《湖南药物志》:“清热,消瘀,活血,化痰止咳。主治风湿痛,月经不调,头晕痛,干咳,牙痛。”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滋阴养胃。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慢性气管炎咳嗽,肺炎恢复期,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遗精。”

《江西草药》:“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广西本草选编》:“主治支气管扩张,百日咳。”

麦斛具有清热滋阴、润肺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疼痛、热病烦渴、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的症状。

别名石豆、石仙桃、鱼毙草、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鸭雀嘴、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青兰、子上叶、瓜子莲、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豆兰、石蚊虫、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单叶石枣

入药部位全草。味甘、辛,性凉。归肺、胃二经。

相关配伍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微波状弯曲,少分枝,长短不一,直径约0.1厘米,表面淡黄棕色,节明显,节间长约0.1厘米。假鳞茎扁长椭圆形,微弯,稍扭曲,长0.5-1.5厘米,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具不规则深纵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多已脱落。基部具多数丝状须根。质实,体轻,易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具粘性。

现代研究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惊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和月经不调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