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

更新时间:2024-08-20 23:00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比赛项目之一,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系列动作形式跳越高度障碍的运动。

项目历史

世界历史

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跳高运动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曾广为流传。在古代日耳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越横排马匹的比赛,有人最多跳越过横排着的6匹马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比赛。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则始于欧洲。

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

1827年,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

1864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采用了从侧面助跑的助跑方式,并且两条腿先后交替过杆,采用这种方式他成功地越过1.70米的高度,并且创造了新的跳高纪录,他采用的跳高姿势叫作“跨越式”。跨越式跳高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古代跳高运动的结束,在跳高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也使跳高成绩有了明显的进展,被公认的第一个跳高纪录就是以跨越式创造的。在跨越式跳高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包括过转体跨越式和挺身跨越式跳高,这种方式的跳高又称为半剪式跳高。

1895年,美国运动员斯维尼在挺身跨越式跳高的基础上改变为急速转体,面对横杄落地,这种跳高姿势跳过了1.97米,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17年。斯维尼的这种新的跳高姿势最初被称为“波浪式”。由于当时各国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交流甚少,人们并不知道这种跳高姿势叫什么姿势,因而在第二届奥运会上人们目睹了这种新的跳高姿势,后来人们把它改称为“剪式”跳高。

1896年,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克拉克代表美国采用跨越式跳高以1.81的成绩获得冠军。

1912年,美国大学生霍林在斯坦福大学第一次用了“从侧斜向横杆助跑起跳,并用身体一侧滚过横杆”,跳过了2.0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突破两米大关,这种跳高姿势被称为“滚式”。于是,“滚式”跳高风靡一时,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变,出现过“潜入式滚式”和“侧滚式滚式”。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多次刷新跳高纪录。

1923年,苏联运动员B.伏佐洛夫采取了一种俯卧在横杆上的过杆姿势,最初被称之为“骑杆式”。但由于技术难度比较大,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直到1956年美国的c-杜马斯跳过2.15米之后。俯卧式姿势才得到人们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年代“俯卧式”与“滚式”两种跳高姿势在不断交替地创造世界纪录。当时世界各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均采用俯卧式,先后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1965年,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贝里曾采用一种新的跳高姿势,这种跳高姿势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起跳后身体转至背对横杆,头、肩、躯干、下肢依次越过横杆,并以背部落在海绵垫子上。但由于当时他的运动成绩一般,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8年的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福斯贝里以2.24米的成绩获得冠军,也由此被称为“福斯贝里式”。他采用新的跳高姿势比当时的“俯卧式”跳高姿势相对简单。此后,这种以“福斯贝里”命名的跳高姿势,很快风靡全球,并形成了“背越式”热。

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设立了女子跳高比赛项目,在这届奥运会上,加拿大女运动员克捷伍德用跨越式跳高姿势以1.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了第一个女子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

中国跳高运动开展于20世纪前叶,但是发展缓慢。1949年后,跳高运动才获得迅速发展。

1956年,中国男女跳高纪录分别达到1.95米和1.61米。

1957年,中国女运动员郑凤荣采用剪式跳高姿势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1958年以后,中国在发展俯卧式跳高技术上取得了成功,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970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中国跳高运动水平出现飞跃。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他在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继而在1983年和1984年又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破世界纪录。中国跳高运动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硬件要求

比赛场地

跳高比赛场地包括助跑道、起跳区和落地区三部分。

跳高助跑道的长度不得短于15米。大型田径比赛跳高助跑道不得短于20米,在条件许可的地方不短于25米,助跑道和起跳区朝横杆中心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

在使用助跑道的田赛项目中,应沿助跑道旁放置标志物,跳高助跑的标志物可放置在助跑道上。每名运动员可放置1至2个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的标志物,以帮助助跑和起跳。如未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使用胶布,但不得使用粉笔或任何不易去除痕迹的类似物质。如果地面潮湿,可用若干不同颜色的图钉将胶布固定在地面上。

起跳区必须平坦。如使用活动垫道,其表面应与地面齐平。在跳高横杆垂直面左、右两侧的地面上,各向外画一条5厘米宽、长约5米的延长线。跳高架两立柱之间的距离应为4-4.04米。

跳高落地区应为海绵包或沙坑(沙面应高出地面)。落地区至少长5米、宽3米。如果条件许可,落地区的长、宽、高最好能达到6米、4米和0.7米。

配套设施

根据跳高比赛的需要,一般配备以下物品及设施:

这些物品之中主要的设施为跳高架,跳高架由立柱、横杆搁架、横杆构成,比赛时可以使用结构坚固的各种类型的跳高架或立柱,要有能稳定放置横杆的横杆搁架。跳高架应有足够的高度,至少应超过横杆实际提升高度10厘米。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00-4.04米。横杆应用玻璃纤维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不得使用金属材料。除两端外,横杆的横截面呈圆形。跳高横杆全长为4.00米(±2厘米),最大重量2千克。横杆圆形部分直径30毫米(±1毫米)。

横杆应由三部分组成,即圆杆和两端。为便于放置在横杆搁架上,横杆两端应宽30-35毫米,长15-20厘米。横杆两端横断面应呈圆或半圆形,并有明确规定的平面放置在横杆搁架上。这个平面不能高于横杆垂直断面的中心,并要坚硬和平滑。横杆两端不得包杆橡胶或任何能增大与横杆搁架之间摩擦力的物质。横杆应无倾斜,放在横杆搁架上时,跳高横杆最多下垂2厘米。放好横杆后,在横杆中央悬挂3千克重物,跳高横杆最多允许下垂7厘米。

横杆搁架应水平放置,呈长方形,宽4厘米,长6厘米。在跳跃过程中,横杆搁架必须牢固地被固定在立柱上和不可移动。横杆搁架必须朝向对面立柱,放在托上的横杆被运动员触碰时,应易于向前或向后掉落。在横杆搁架上不得包杆橡胶或其他能够杆大与横杆之间摩擦力的任何物质,亦不得使用任何种类的弹簧。横杆搁架在起跳区横杆两端的高度是相同的。横杆两端与立柱之间至少应有1厘米的空隙。跳高比赛时,跳高架立柱与落地区之间至少应有10厘米的空隙,以免由于落地区移动而触及立柱,以致横杆掉落。

比赛规则

1.应抽签排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

2.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结束后横竿的提升高度,此计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1名获胜的运动员为止。

3.除非比赛中只剩下1名运动员,并且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

(a)每轮之后,横竿升高不得少于2厘米。

(b)横竿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

在规则第12条(a)、(b)、(c)的全能比赛中,每轮的横竿提升高度均为3厘米。

4.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

5.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使用助跑道或起跳区进行练习。

6.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

(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竿未能留在横竿托上;

(b)在越过横竿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立柱地面或落地区。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则不应判为试跳失败。

7.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的横竿升高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试跳,也可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是否试跳。但在任何高度上,只要运动员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因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除外。

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

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试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

8.每次升高横竿后,在运动员试跳之前,均应测量横竿高度。当横竿放置在纪录高度时,有关裁判员必须进行审核测量。如果自上一次测量纪录高度后,横竿又被触及,在后继的纪录高度的试跳之前,裁判员必须再次测量横竿高度。

注:裁判员应在比赛前清楚辨认横竿的7面和前面。放置横竿时,应使横竿的各面始终朝向后来的方向。

9.即使其他运动员均已失败,一名运动员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其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利。当某运动员已在比赛中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竿的提升高度。注:此规定不适用于全能比赛项目。

10.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助跑道和起跳区

11.助跑道的长度不得短于巧米。举办规则第12条1(a)、(b)(c)的比赛,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20米,条件允许时,至少应长25米。

12.助跑道和起跳区朝向横竿中心地点的总的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

13.起跳区应保持水平。

14.标志物:为有助于助跑和起跳,运动员可以使用1~2个标志物(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如果未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以使用胶布,但不可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

项目技术

跳高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

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向与横杆成一定角度,用远离横杆的腿踏跳,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60-80厘米。当人体腾空后,上体前倾,摆动腿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举起。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因为起跳后重心离横杆较高,故不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但动作简单易学,多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以及初学者采用。

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向与横杆垂直,或稍偏向摆动腿一侧。踏跳腾空至身体最高点时,摆动腿膝部过杆并向内转,身体随之向起跳腿方向扭转,并沿垂直轴旋转。摆动腿过杆后,加大内转动作,大腿下压,上体加大转体动作,并向助跑方向倾斜,身体沿垂直轴和前后轴旋转成水平姿势,臀部抬高;起跳腿由外侧越过横杆,膝关节伸直,头部向助跑方向倾倒。在起跳腿成弧形过杆后,继续下落,下压的摆动腿向上振起,两腿成剪绞动作,同时上体和头部越过横杆,两臂向上抬举,最后用起跳腿落地。因其技术复杂,不易掌握,较少为人采用。

具体技术表现为:侧面助跑,用离横杆较近的腿起跳。当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过杆,身体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在横杆上成水平姿势。同时起跳腿同侧臂伸向摆动腿,起跳腿迅速提起,膝关节尽量靠近胸部,脚收在摆动腿膝盖后,在横杆上形成侧卧式,随着摆动腿同侧肩内转及头向下转动,身体迅速沿纵轴旋转,从杆上滚过,以起跳腿向下伸出落地。因腾空过杆时身体重心离横杆较“俯卧式”和“背越式”为远,不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60年代后较少为人采用。

具体技术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在空中以俯卧姿势依次越过横杆,侧面助跑,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小腿越过横杆,摆动腿和同侧臂沿着横杆平行方向前伸内旋,肩向内扣,转体成俯卧杆上姿势,随即起跳腿屈膝上收,两臂靠近躯干,头和摆动腿一侧肩下潜,髋部迅速扭转,起跳腿翻转,使身体尽快越过横杆。过杆后,以摆动腿和两臂落垫。该技术因身体重心离横杆较近,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一种较优越的过杆方式。按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又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

(1)平翻式: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越过横杆前伸并内旋,同侧臂同时做前伸内旋动作,肩向内扣,身体转向横杆。此时起跳腿蹬离地面后自然下垂,然后小腿向后折叠,身体在杆上成与横杆平行的俯卧姿势,摆动腿继续前伸内旋,头过杆后下颌内收,起跳腿上收向外平翻,使身体继续绕横杆转动,最后以仰卧姿势下落。

(2)潜入式:起跳腾空后采用屈腿摆动,摆动腿和同侧肩、臂同时前伸内旋,身体转向横杆后,以头和肩带动身体积极向落点下潜动作,从而使骨盆和起跳腿在杆上抬得更高,以免碰落横杆,身体则在杆上继续绕横杆转动,过杆后先用双臂着地,随之完成屈肘、低头、含胸、滚动动作,以屈体落地缓冲。

背越式其技术表现为:弧线助跑,远离横杆的腿起跳,异侧臂引臂、摆动腿屈摆内旋,使身体背对横杆腾空而起,高仰的头部越过横杆以后,髋部接着挺起,形成一个反弓形,双脚急速上提。头靠前,背靠下,双脚提起,整个身体依次越过横杆。以肩背落垫,滚翻缓冲。该技术因身体重心离横杆较近,甚至低于横杆高度,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目前最优越的过杆方式,在比赛中被广泛采用。

重要赛事

世界跳高运动比赛有奥运会跳高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等。

亚洲跳高比赛主要有亚洲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

中国跳高运动比赛主要有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全运会跳高比赛等。

组织机构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田赛的重要组成项目,与这项运动有关的组织为世界田径及各洲、各国的田径组织。

世界田径:国际性的田径运动的管理组织。其前身是于1912年7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的“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该联合会的主要职责是在全球开展田径运动,制定田径比赛的计时方法及建立世界纪录的标准等。2019年,国际田径联合会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17届理事会上通过了更改名称和会徽的决议,国际田径联合会更名为“世界田径”。

各洲田径组织:除世界田径,全世界又组织设立多个洲际田径组织,包括非洲田径协会、亚洲田径协会、欧洲田径协会、北美、中美及加勒比地区田径协会 、南美洲田径协会及大洋洲田径协会,分别组织举办多种洲际田径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所承认的管辖田径运动的全国性运动协会,成立于1954年。中国田径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田径工作者和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指导和推动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等。

代表人物

富兰克林·雅各布斯,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78年,雅各布斯创下了跳高高度与自身身高差距最大的世界纪录,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当中。22岁时,雅各布斯以2.26米的成绩获得了泛美运动会的冠军,同年又以2.27米的成绩获得第2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冠军。

理查德·福斯贝里,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是背越式跳过技术的创造者。福斯贝里曾以其独特的背越式技术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成功夺得一枚金牌。为此,人们便将这种跳高方式命名为“福斯贝里背越式”。此后,背越式技术几乎完全取代了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

罗泽玛丽·阿克曼,德国女子跳高运动员。1972年,阿克曼参加慕尼黑奥运会,跳出了1.85米的成绩,位列比赛第七名。两年之后,阿克曼再次对自己的极限实现了突破,先后两次打破世界纪录。1976年,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阿克曼改写了自己的历史,以1.93米的成绩夺得了金牌。1977年,阿克曼采用俯卧式成功越过了两米的横杆,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突破两米的女运动员。

朱建华,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81年,朱建华在第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跳过2.30米,打破倪志钦保持了11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纪录,这一成绩列当年世界第5位,被评为该届田径赛最佳男子运动员。

项目数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