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

更新时间:2024-07-17 19:36

襄汾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南部中段,汾河中下游,总面积103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襄汾县辖7个镇、6个乡。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常住人口为418425人,比上年减少2558人。

历史沿革

今襄汾县为1954年由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而成。

襄陵县

原襄陵县为春秋时晋国大夫筼筜的封邑,晋襄公七年(前621年),晋襄公死后葬此,故称此地为襄陵。

“襄陵”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

西汉始置襄陵县,属河东郡,当时治所在今汾河东岸赵曲。

新莽时改名为干昌县。

东汉复名襄陵。

北魏神鹿元年(428年),太武帝拓跋焘擒获夏秦王赫连昌,即在今尧都区境置禽昌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襄陵县并入禽昌县。

北周时期,禽昌县治所移至襄陵故城。

隋大业二年(606年),复名襄陵县。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移治于汾水西岸宿水店,即今古襄陵村。

宋天圣元年(1023年),又移治于晋桥,即今襄陵镇。

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

汾城县

原汾城县地最初为西周贾伯国,相传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为贾伯。晋侯缗四年(前703年),在曲沃和翼相对立的晋国内战中,贾伯还参加了周室卿士虢仲组织的五国联军,共同讨伐曲沃武公,这便是《左传》中记载的“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但是20多年后,曲沃武公反而消灭晋国公室,自己做了晋国国君,贾伯国大约就在这一时期被武公消灭。到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晋献公娶于贾”,即迎娶贾伯之女贾君为夫人,说明这时贾国已不是姬姓国,而是异姓的封国了。晋襄公执政时期,还曾封狐射姑于贾,狐射姑字季,故史书中又称他为贾季。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

西汉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

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

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

民国三年(1914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调整省内区划地名期间,鉴于当时全国已有3个太平县,此外安徽省还有唐代所置的太平县、江苏省又在民国元年(1912年)新置太平县,所以决定启用太平县境内的古地名“汾城”,改名为汾城县。

襄汾县

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后称襄汾县。

1954年10月14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到史村,即今襄汾县城。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襄汾县辖7个镇、6个乡。襄汾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尧都区。介于东经111°06′—111°40′,北纬35°40′—36°03′之间,南北39.3千米,东西62.5千米,总面积10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襄汾县地势东西高而中间低。东有塔儿山,属太行山脉,海拔1493米,是该县最高峰;西靠吕梁山麓,中间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其中。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河谷最低的永固乡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儿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脚、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基本属于平川地区。汾河两岸地形平坦,为临汾盆地的组成部分,海拔 500至 600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襄汾县主要粮棉产区。古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

气候特征

襄汾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度,一月-4.5度,七月26度,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

水系水文

汾河是襄汾县唯一河流,境内流长四十多千米,河床宽处达千米。其它还有“七一”、“跃进”等干渠。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襄汾县水资源总量为182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463.5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矿藏资源

襄汾县发现矿产16种,包括:煤、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麦饭石、膨润土、重晶石、花岗岩、地热水、铁、金、银、铜、铅、锌,其中:煤、铁、金、石膏、石灰岩5种储量丰富,为主要矿产。查明矿产地20处,其中煤1处,石膏2处,金3处,铜2处,铁11处,熔剂灰岩1处。

人口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常住人口为418425人,比上年减少2558人。其中:男性209978人,女性208447人;城镇人口171910人,乡村人口246515,城镇化率41.09%。全年全县出生人1719人,人口出生率4.10‰,死亡人口3649人,死亡率8.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0‰,人口性别比为100.73。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襄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395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第一产业增加值21.4863亿元,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0%;第二产业增加值95.2888亿元,增速为-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其中:工业增加值93.1048亿元,增速为-1.2%;建筑业增加值2.1840亿元,增速为-7.2%;第三产业增加值61.6201亿元,增长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8130亿元,增长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667亿元,增速为-4.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7994亿元,增速为-4.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829亿元,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3.7255亿元,增速为-7.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42749万元,增长6.7%。

2023年,襄汾县地区生产总值1753236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08万元,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6%;第二产业增加值868944万元,增速为-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其中:工业增加值854522万元,增速为-8.1%;建筑业增加值14422万元,增速为-34.4%;第三产业增加值646784万元,增长3.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9%,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8717万元,增长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607万元,增速为9.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319万元,增速为-1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057万元,增长8.3%;房地产业增加值37166万元,增速为3.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69149万元,增长7.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襄汾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7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8%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投资378765万元。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93816万元;房地产投资84949万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749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54%;第二产业投资198631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2.45%;第三产业投资13263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01%。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1783165万元,完成投资210934万元。500-5000万元以下项目161个,计划总投资268594万元,完成投资167831万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4949万元。其中,住宅投资78691万元;办公楼682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57万元;其他投资4719万元。

财税收支

2023年,襄汾县财政总收入142964万元,同比下降3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755万元,同比下降1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395万元。其中:教育支出5790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8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43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071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8209万元,农林水支出43270万元。

人民生活

2022年,襄汾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3元,增长5.6%。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79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4元,增长5.9%。

能耗

2023年,襄汾县社会用电总量319217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097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6.6 %;第二产业用电23908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74.9%;第三产业用电22030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6.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11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1.6%。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襄汾县粮食种植面积1221337.3亩,比上年增加1280.8亩;油料种植面积8411.3亩,增加449.3亩;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530585.4亩,增加1019.4亩;小麦种植面积 683739.2亩,增加949.9亩。全年粮食产量454139.6吨,比上年增产3101.3吨,增产0.69 % 。其中,夏粮225126.8吨,增产1%;秋粮229012.8吨,增产0.38 % 。 

畜牧业

2023年,襄汾县猪牛羊肉总产量21268 吨,比上年增加4.9 %。其中,猪肉产量19852吨,增加4.4%;牛肉产量568.3吨,增长12.5%;羊肉产量847.7吨,增加12.9 %。年末生猪存栏163010 头,生猪出栏257333头。牛奶产量1613吨,增长1.5 %。禽蛋产量30068.6吨,增长6.8%。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5%。其中,采矿业增长12.3 %,制造业下降1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9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294.4亿元,比上年下降23.4%。其中,炼焦和冶金工业分别实现营业务收入103.6亿元和5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下降45%;化学工业实现营业务收入5.1亿元,下降30.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5亿元;下降15%。实现利润总额-14.5亿元;增长59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8.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 67.4%,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襄汾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22万元,同比下降34.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2842万元,下降69.6 %,共签订合同额334648 万元,下降5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9301平方米,增长1188.7%。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1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1家,三级资质企业10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襄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297.1万元,增长6.5%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8469.9万元,增长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827.2万元,增长28.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93871.0万元,增长3.3%;餐饮收入额86426.1万元,增长35.3% 。

房地产业

2022年,襄汾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07550万元。其中,住宅投资104723万元;办公楼424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6万元;其他投资2317万元。

旅游业

2022年,襄汾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验,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完工,《汾城古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设计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丁村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名录,“一都、一城、一村”文化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取得新进展;尧京酒庄成功创建4A景区,唐人居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审验收,丁陶风情街荣获“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全年发放文旅惠民一卡通10700万张,制作《文旅襄汾丁陶风光》等文旅宣传片18部。

2023年,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丁村、汾城保护利用铿锵起步,唐人居成功创建3A级景区,“丁陶鼍鼓”展演走上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2024年“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舞台。全年全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46.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37.53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5.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08亿元,增长8.4%;各项贷款余额185.37亿元,比年初增加25.63亿元,增长16.0%。

交通运输

襄汾县境内京昆高速公路(原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大西高铁纵贯南北,青兰高速陵侯高速横跨东西。县城距离太原、西安空港200多千米,距离运城空港100千米,距离临汾空港30千米,距离侯马海关和国际陆港保税区30千米。融入太原、西安两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中西的重要经济支点。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公路里程达到1395.174公里,按功能分:一级路43.698公里,二级路187.659公里,三级路169.945公里,四级路993.872公里。按性质分:国道26.055公里,省道87.566公里,县道137.818公里,乡道372.866公里,村道770.869公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100%。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襄汾县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和供应企业法人单位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7个,与上年持平;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31637.6万元,同比增长1277.6%。全县有气象台站1个。全年无有感地震。

教育事业

2023年,襄汾县新招聘教师197人,全县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2613人,1人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实现了“名校生重点突破”的目标。年末全县拥有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15所,小学52所,学前教育10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共有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台1个。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80千册,全年接待读者128050人次,新增办卡2326张,流动图书800余册。

2023年,襄汾县持续开设声乐、合唱、非遗等公益培训班26个,惠及群众近2万人次。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4541场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进景区、进农村活动32场,完成送戏下乡133场。举办了“玉兔迎春”元宵节社火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3场,开展“奋进正当时聚力谋新篇”2023年群众性文化活动8场、消夏月系列活动21场。积极参加省、市群众文化活动,《锦绣太平》《尉迟战鼓》荣获省级一等奖,《幸福山歌》荣获省级三等奖。秧歌舞大赛获市级第一名,锣鼓大赛和民歌广场舞大赛均获市级第二名,农民工歌手大赛和民歌邀请赛均获市级第三名。文化馆舞蹈队荣获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广场舞大会(大同片区)优秀广场舞团队。

医疗卫生

2023年,襄汾县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强医联体建设,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襄汾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积极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45个,其中:综合医院15个、中医院1个、专科医院3个、基层医疗机构4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基层医疗机构中:乡镇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369个、个体门诊部及诊所38个。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2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1人、注册护士1093人、药士157人、技师(士)225人、卫生监督员(兼职)28人、其他668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拥有体育场地1903个,其中:足球场地16个,篮球场地486个,排球场地7个。丁陶体育公园正在建设中,申请参加市第六节运动会各类项目共13项,参赛140余人,取得市级荣誉共16项,举办社区运动会14项,举办全民健康活动10场。

社会保障

2023年,民生支出达26.4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84.2%,新增城镇就业561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953人。

截至2023年末,襄汾县提供住宿服务的民政服务机构有11个,床位984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995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9522人,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142.88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811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1723人,失业保险参保17000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23人。 

基础建设

2022年,襄汾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投入农村公共浴室133座,完成农村改厕7000余座,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建设。

环境保护

2023年,襄汾县城乡环境改善显著,启动城建重点项目22个,修复县乡道路131公里,农村改厕7000余座。统筹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全力争创“露天零焚烧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4。

历史文化

综述

10万年前,现代黄种人的祖先——丁村人,在襄汾繁衍生息;4300多年前,帝尧定都陶寺,观天授时,“垂衣裳而天下治”,诞生了本初中国,开启了后世华夏的礼制、天文、建筑规制、法治和教育先河。

晋献公九年(前668年),晋献公迁都于襄汾赵康,史称“故绛”。书写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篇章。隋唐时期,尉迟敬德分封于今襄汾汾城,汾城反映了古代县城规划布局的特点,成为晋南乃至北方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明代以降,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家票号——乾德宝钱庄诞生于襄汾,以南高刘家、北柴王家、赵康尉家、南赵杨家、丁村丁家为代表的太平商帮,农商兼顾、耕读传家,积累了大量财富,相继构建起了一座座高堂华屋。丁村至今仍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着40多座院落,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的活化石。

襄汾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19处,其中,国家级7处。各类馆藏文物达到4000多件。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的项目达到82项。主要有起源于西周的跑鼓车、产生于汉代的平阳麻笺制作技艺、发端于唐代的天塔狮舞,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灯。

地名由来

襄汾县名始于1954年,是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因取两县名的首字,命名为襄汾县。

文物古迹

丁村遗址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4千米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千米,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千米,以发掘出中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

陶寺北墓地

陶寺北两周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千米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还有车马坑5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

地方戏曲

蒲剧

襄汾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之一蒲剧的故乡,是蒲剧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襄汾境内先后有永胜班、得胜班、邓庄娃娃班、万金班、福盛班以及牛席娃娃班等八个大戏班和娃娃班。解放以后,由襄陵、汾城两县政府先后组成“襄陵民主蒲剧团”、“汾城光明蒲剧团”、“襄汾蒲剧团”以及大柴、中景村的业余民间剧团。著名演员有襄汾人杨虎山、席留根、任全柱、李小旦等。

民间艺术

太平版画

襄汾木版年画与临汾的木版年画世家姬家、徐家的版画作品,都起源于宋末金初时期,历代传为精品,姬家生产的《四美图》和徐家生产的《义勇武安王经》等金代珍贵版画,于清末先后被一个叫柯基洛夫的俄国人在西夏的黑水古城,即甘肃省黑水城附近的一座古塔中发现窃走,藏于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博物馆中,此画解放后通过外交途径从苏联复制回来,藏于丁村民俗博物馆。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襄陵莲藕

襄陵莲藕,藕中一般含淀粉10—20%,蛋白质1—2%。莲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饯和藕粉等。

官滩枣

襄汾县城关镇官滩村的官滩枣栽培历史已有500余年,明清两朝作为“贡品”上缴皇宫。官滩枣属制干品种。具有“紫红油亮光泽好,皮薄肉厚核心小,肉质褐红糖丝长,甘甜溢香品质高”的特点,单果重12—18克。

著名人物

姬缗

春秋晋国国君。哀侯光弟,继小子侯而立。

赵盾

春秋晋人,谥宣孟,又称赵宣子。赵盾仕晋襄、灵、成三世,屡有政绩,孔子称为“良大夫”。今襄汾县赵康镇有其墓及祠庙。

张著

字仲明,号蒙溪,元初襄陵张相村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病故于寓所,终年69岁。有《蒙溪集》12卷、《诗学渊源》20卷、《春秋隐括》3卷行世。

郑光祖

字德辉,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其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

毛文龙

字振南,明代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祖籍山西省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出生于杭州。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襄汾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