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罪

更新时间:2024-09-14 13:37

死罪(sǐ zuì)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应该判处死刑的罪行,出自《左传·昭公二年》。

基本解释

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引证解释

亦作“死辠”。

1.应该判处死刑的罪行。

左传·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故给諌公(袁可立)李七年,而出人死罪者以数千计。”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若主公得尝新麦,汝当死罪!”

2.旧时请罪或道歉时用的套语,表示罪过很重。

汉书·卫绾传》:“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楼氏﹞白其姑曰:‘奴死罪,不应著此下见先舅。’”

3.用作表章、函牍中的套语。

许冲《上表》:“臣冲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辠死辠。” 三国 魏 曹植 《上诗表》:“臣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晋 卢谌《与司空刘琨书》:“故吏从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