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

更新时间:2024-09-21 16:53

朔城区,隶属山西省朔州市。古称马邑、朔州、鄯阳,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截至2023年末,朔城区常住人口为568142人。

历史沿革

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

夏商时,朔城区为楼烦地。

春秋战国时期,为狄人所居。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攘地西北,置云中、雁门、代郡,朔县地属赵国的雁门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筑土城养马,故名马邑。后置马邑县,属雁门郡。

西汉袭秦制,称马邑县。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初称马邑县,属并州雁门郡。东汉末年废县。

三国、西晋,均称马邑县,俱属并州雁门郡。永嘉六年(312年),马邑地属代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太元元年(376年)代国亡,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

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年)隶属恒州。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朔州治所移马邑故城。同年置招远县,隶朔州广安郡。北周仍称招远县,为广安郡治。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升置朔州总管府。

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罢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云内(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区神武村)、开阳(今神池县境)四县。

唐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道。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郡为朔州,辖鄯阳、常宁两县。开元五年(717年),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隶属于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朔州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马邑郡置朔州。

五代后唐,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同光元年(923年),设在金河县的振武军被契丹军占领,徙治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

辽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西京道。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年),升朔州为顺义军,领鄯阳、马邑、广武三县。

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曾将朔州归宋,改为朔宁府。金天会三年(1125年),又为金国占领,仍称鄯阳县。

元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

明代,称朔州。洪武二年(1369年),废鄯阳县并入朔州,朔州领马邑一县,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

清代,称朔州,初属山西省大同府。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朔州卫并入朔州。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朔州和马邑县。嘉庆元年(1796年)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

民国元年(1912年),改朔州为朔县,属山西省行政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设雁门道,朔县隶属雁门道。民国六年(1917年),废道,朔县直属山西省政府。1937年,属山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专员公署,同年9月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次年朔县属第五专署。1942年,朔县属晋绥分区第五专署,由绥察行署代管。1946年,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五专员公署。

1949年,朔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员公署。

1952年,朔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员公署。

1958年,朔县改属晋北专区。

1961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

1989年,朔州建市,朔县改称朔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撤销城关乡,设立北旺庄街道;将原城关乡的南关、南街、西街、东关4村划归南城街道管辖,将原城关乡的北关、小村2村划归北城街道管辖;将神头镇的大洼、王圐圙、司马泊3村划归神头街道管辖;撤销大夫庄乡,并入神头镇;撤销暖崖乡,并入利民镇;撤销汴子疃乡,并入滋润乡、善庄乡;撤销神武乡,并入南榆林乡;撤销梵王寺乡,将梵王寺、沙河等村划归窑子头乡,将前圪塔、后圪塔、南坪、石城庄等村以及贾庄乡的大涂皋、小涂皋2村划归沙塄河乡管辖。区划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2021年4月,撤销福善庄乡,分别并入贾庄乡、南榆林乡、滋润乡。将原福善庄乡的大岱堡、长润、下水、黄水河、辛村、东小寨、里林庄、小坝、计庄、福善庄、小岱堡11个行政村划归贾庄乡管辖;将南辛庄、北辛庄2个行政村划归南榆林乡管辖;将安子、西郡、桑干河3个行政村划归滋润乡管辖。

2023年2月20日,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政府同意朔城区设立文远街道,将原北旺庄街道管辖的民福街中心社区和代管的平朔中心社区、神头街道代管的经开北中心社区和经开南中心社区划归至文远街道,文远街道驻地位于原平朔劳动服务公司。

区划详情

朔州市朔城区下辖5个街道、2个镇、8个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紫金山与宁武县、代县、原平市相邻,东到东榆林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东西长67千米,南北宽36千米,距首都北京502千米。总面积17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朔城区地貌基本轮廓为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形似簸箕状向东倾斜。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24%、10.7%、65.3%。境内最高峰为黑驼山主峰,海拔2147.3米。最低是桑干河河谷,海拔1030米。中东部为平川区,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0%,恢河横跨其间,为主要农产区。地貌大致可分为:标高11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1100—1300米为边山黄土台地及洪积倾斜平原,1300—1500米为低山黄土丘陵区,1500米以上为石灰岩及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石质山地,上伏薄层黄土。分布有石炭二迭纪时期的煤层,煤系地层厚度在120—210米左右。

气候

朔城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风向更替明显,春秋短暂,年均气温6.4℃。全年日照时数2862.6时,冬春季多风,平均风速4.2米/秒,主要风向多为西风、西北风,无霜期100—1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35—438毫米,全年降水少且分配不均。蒸发量大,风沙大,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干旱发生一般三年两遇。

水文

朔城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恢河、黄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为桑干河支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朔城区,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来水量3.38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量2.0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6%,人均水资源总量53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的419立方米高27.7%,年可开采量1.27亿立方米,特别是境内最大的涌水点——神头泉组,涌水量6.4—8.5立方米/秒,年涌水量2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14℃—14.5℃。

全区现有太平窑、赵家口两大水库,下沙塄河、青钟、芦子坝、下疃、河汇等小塘小坝40多处,向应大渠、刘家口大渠、腊壑口引水大坝、永丰渠、大东渠、火烧梁渠、跃进渠、水泉梁渠八大坝渠,引水渠道总长2300多千米,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同时新打和配套的机井1500多眼,微型井500多眼,全区近40万亩耕地变成水浇地,并实现了井、渠、田、林、路、机电六配套。

土地资源

全区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中水浇地58.7万亩,林地51万亩。还有建设用地27.5万亩,约68万亩土地尚未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

朔城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药用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麻黄、远志等。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矿床、矿点)18种,截至2020年底,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种,分别为:煤炭117.8亿吨,水泥用灰岩21109.3万吨,砂石矿1407万吨,陶瓷土197.1万吨,耐火黏土2160.8万吨,铝土矿614.1万吨,铁矾土458.1万吨。

政治

人口

2023年末,朔城区常住人口为568142人,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06429人,占常住人口的71.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1713人,占常住人口的28.46%;男性为290209人,女性为277933人,性别比(女=100)为104.42。

经济

综述

2023年,朔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3.32亿元,增长7.8%,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85亿元,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36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1亿元,增速全市第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4311元、22081元,增长4.2%、8.2%。全区经济回升态势加快巩固。

第一产业

2004年朔城区耕地面积100.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82万亩,平川水浇地面积就达40多万亩,农民人均水浇地1.7亩,粮食产量基本稳定3亿斤左右,最高达到4亿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1250斤。全区蔬菜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其中智能温室大棚6个,日光节能温室大棚1000多个,蔬菜总产6亿多斤,人均蔬菜占有量1600多斤。2012年完成播种面积97.2万亩,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粮食总产量达到6.3亿斤,实现了九连增。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区新增设施蔬菜7200亩,累计达到3.1万亩,连续三年成为山西省设施蔬菜建设先进县区20强。新建改造规模养殖场40多个,总数发展到208个,规模健康养殖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采用企业(单位)+农村“一对一”帮扶建设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130个重点村基础建设和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2004年全区大牲畜饲养量达到11.84万头,其中牛7万头,奶牛2.03万头,同比增长41.2%;羊55.3万只,猪18.13万头,鸡189万只,其中肉鸡10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6070吨、8100吨、58500吨。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抓住国家三大生态项目在朔城区实施的机遇,建起了金沙园、红旗园、世纪园三大养殖园区和峙庄、利民、红壕头等十个肉羊养殖小区。

朔城区已形成了以马铃薯加工、玉米加工、肉业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和饲草加工为主的六条龙型经济。全区15万亩马铃薯种植为基地的马铃薯产业一条龙。全区形成了以利民镇、窑子头乡、张蔡庄乡、南榆林乡等边坡山区为主的四大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近10万亩,产量可达2亿多斤;全区40万亩玉米种植为基地的玉米产业一条龙。渝源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淀粉、高麦芽糖浆等产品,年可处理玉米1亿斤,再加上六旺饲料公司和雁峰饲料加工厂,消化玉米将占到全区玉米产量的一半。在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稳定了玉米种植基地,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提高了玉米附加值,形成了玉米生产一条龙;2003年底全区的肉羊、肉牛大户已发展到1351户,肉牛、奶牛发展到近9万头,初步形成了基地、畜养、加工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全区10万亩紫花苜蓿为基地的草业产业一条龙。饲草加工业成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为此,该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旺发和润泽起两个草加工企业。这两个企业全部完工后,将使20多万吨饲草得以消化,直接可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人均靠饲草增收100元。

第二产业

2004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了55.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了1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28.3亿元。

地面工业原下属14家企业,骨干企业主要有亚麻厂、炭素厂、啤酒厂、狮头水泥厂等,主要产品有亚麻纱、石墨电极、水泥、啤酒等。2012年围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发展新型工业为主攻方向,规划建设了四大工业园区,其中富甲循环工业园区已入驻22家企业25个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华源科技、元兴工业包装、兴源盛科技等10个项目已投产,中煤平朔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易荣年产100万根热虹吸管、丰泰年产10万吨铝型材加工等15个项目正在建设;东坡煤电工业园区主干道和桥梁建成通车,葫芦堂年洗选300万吨全封闭现代化洗煤厂投入运营,煤炭生产—洗选—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初步形成。此外,金圆水泥日产4000吨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达产达效,同煤2×35万千瓦矸石发电、山水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顺利推进。

煤炭是朔城区的支柱产业。2004年煤炭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税收的28.1%和30.9%。

朔城区现有各类煤矿29座,其中,按隶属关系分区营8座,乡镇13座,村办8座,按生产能力分45万吨以上矿井1座,21万吨以上矿井6座,15万吨以上矿井12座,9万吨以上矿井5座,6万吨以上矿井5座,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回升,该区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又进一步显化,产量由2000年的166.42万吨,2001年的209.18万吨,到2004年达到366.7万吨,同比增长12.6%,煤炭生产企业实现利税7135万元,同比增长131%。

朔城区共有朔西煤站、刘家口集运站、前寨煤站和刘家口洗煤厂四家煤运企业。驻朔煤站有马邑煤站、矿业大新、平鲁大新、鸿运煤站和元子河煤站。建材工业主要是水泥、砖瓦、石料等。其中水泥产量2004年完成27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

第三产业

朔城区2004年有各类商业网点600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民营商业企业有综合商厦、金城百大、永佳商厦、美联商厦等,餐饮业较大的企业有三源大酒店、北方美食城等。各类各级市场30多个,其中大运路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晋北重要的蔬菜批发基地 ,在2005年全区第三产业累计完成16亿元。比04年同期增长11.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朔州市图书馆

医疗事业

2012年,一医院、二医院达到“二甲”或“二甲”以上水平,中医院新建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生服务,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社会保障

2012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万多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近2亿元,同比递增均在15%以上。北旺庄敬老院和新光荣院投入使用,朔城区9.09万户农村家庭“暖心煤”供应在山西省率先发放到位。

基础设施

2012年,开工城乡各类建设工程123项,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竣工86项3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怡家苑、家和苑、马邑花园等17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启用,打通了20条城市道路。推进老城、西关、曹沙会、照什八庄等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80万平方米。完成11条新修道路亮化,亮灯率97%。城市清扫保洁面积160万平方米,机扫率60%。

交通运输

朔城区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相连接、县乡公路相贯通、村通公路成网络的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大环境已初步形成。

朔城区境内有G59呼北高速公路、朔州环城高速公路、G336国道、G241国道、S206省道、S303省道等经过。

至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53.942千米,其中省道4条124.767千米,县公路8条166千米,乡公路101条578.47千米,专用公路1条9.7千米,村公路209条875.005千米;按等级划分:高速公路29千米,一级路28.2千米,二级路105.92千米,三级路601.362千米,四级路989.16千米,等外路0.3千米;按路面划分:高级路面191.49千米,次高级路面329.276千米,中级路面21.42千米,低级路面957.356千米,无路面254.4千米,等级公路所占比重达99.9%,有路面里程为总里程的84.5%。

“十五”期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国债项目共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共完成朔州—利民镇、朔州—沙塄河乡、朔州—张蔡庄乡通乡油路工程69千米,新增苗山、小坝等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0千米,新建红旗牧场、曹沙会中桥各1座、涵洞47道,全区县乡公路技术等级有了明显提高。

2004年,全区公路运输共完成货运量1346万吨、货物周转量6188万吨千米、客运量39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76万人千米,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3%、14.6%、12.4%、9.8%,从事公路运输业人员增长近800人,为财政收入增加近1800万元。

风景名胜

朔城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崇福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峙峪遗址马邑汉墓群。比较出名的风景名胜有“塞上西湖”之称的神头泉朔州市紫金山自然保护区十二连城等。

朔州古城遗址:北齐朔州古城与元末明初朔州城,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