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芒雀麦

更新时间:2024-04-13 16:19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疏丛生,高可达120厘米,叶鞘闭合,叶片扁平,先端渐尖,两面与边缘粗糙,圆锥花序,较密集,花后开展;微粗糙,小穗含花,小穗轴生小刺毛;颖披针,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内稃膜质,短于其外稃,脊具纤毛;颖果长圆形,褐色,7-9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状茎。秆直立,疏丛生,高50-120厘米,无毛或节下具倒毛。叶鞘闭合,无毛或有短毛;叶舌长1-2毫米;叶片扁平,长20-30厘米,宽4-8毫米,先端渐尖,两面与边缘粗糙,无毛或边缘疏生纤毛。

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较密集,花后开展;分枝长达10厘米,微粗糙,着生2-6枚小穗,3-5枚轮生于主轴各节;小穗含6-12花,长15-25毫米;小穗轴节间长2-3毫米,生小刺毛;颖披针,具膜质边缘,第一颖长4-7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6-10毫米,具3脉;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2毫米,具5-7脉,无毛,基部微粗糙,顶端无芒,钝或浅凹缺;内稃膜质,短于其外稃,脊具纤毛;花药长3-4毫米。颖果长圆形,褐色,长7-9毫米。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无芒雀麦喜肥性强,最适宜在黑钙土上生长,在经过改良的黄土、褐色土、棕壤、黄壤、红壤等地上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无芒雀麦耐酸抗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能顺利在pH值为8.5、土壤含盐量为0.3%、钠离子含量超过0.02%的盐碱地上生长。无芒雀麦耐寒性相当强,能忍受-45℃的低温而安全越冬。无芒雀麦为喜光植物,通常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结实。年降水量450-600毫米的地方,均能满足水分要求。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江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伊吾、奇台、阜康、哈巴河)、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广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无芒雀麦的颖果,常在穗上由小枝相互粘连,影响播种,所以播种前要重新脱打成单粒,去除杂质后播种。

播种期:在保证一定生育期的前提下抢墒播种。北方春旱地区种植无芒雀麦,在土壤解冻层达预期深度即播种。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也可错过旱季,雨后播种。

播种技术: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量为1-1.5千克/亩。机械播种播深3-4厘米,播后镇压1-2次。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无芒雀麦选地不严,退化草地、退耕牧地、山坡草地、边旁隙地、林间草地等均可种植。在房宅周围和圈舍近旁等肥水充足的地块种植更为适宜。无芒雀麦种子发芽要求水分充足和土壤疏松,所以必须有良好的整地质量。

科学施肥:无芒雀麦为喜肥牧草,以施基肥为主。每亩施半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6000千克,可维持肥效3-5年。追肥对无芒雀麦有良好的增产作用,可在分蘖至拔节期亩施硫酸铵或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追肥后随即浇水。

田间管护:①中耕除草。苗期生长较慢,要及时除草。通常要在分蘖至拔节期间,及时中耕除草1-2次,后期再拔1次高大杂草。②更新复壮。无芒雀麦生长3年以后,由于根茎相互交错,结成草皮,致使土壤水分不足,通透不良,必须及时更新复壮。在春季萌发前或第一次收获后,用深松犁或圆盘耙,切断根茎,破坏草皮,以促其旺盛生长。

主要价值

无芒雀麦是优良牧草,营养价值高,产量大,利用季节长,耐寒早,耐放牧,适应性强,为建立人工草场和环保固沙的主要草种,是新疆和北方各地重要的草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