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结构

更新时间:2022-08-25 19:11

一般而论,教材结构是由人类共同拥有的学科结构转化为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阶梯。教材的精髓,即教材内容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就是教材结构。教材结构决定于社会结构(主要是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学生心理结构和学科结构三者的结合。

教材

教材作为一个包含教学基本内容的书面材料系统(暂不讨论音像教材),它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育目标、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学法的要求,以简洁明确的文字,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的知识信息。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起着知识载体、教学指导和实用参考的作用。

教材的设计原则

除了如上所述,教材也是教学活动用以建构心理结构的工具或手段,是学习活动中的客体。学生头脑中的心理结构就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形成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的重建过程。因此,各科教材的选编,不仅要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且要切实体现学习规律以利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了充分体现心理结构构建的规律,教材(主要是教科书)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体化原则

教材的一体化,指教材的各组成要素要能分别按不同的类型、层次或登记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为使教材一体化,在教材设计中,必须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局出发,依据教学目标本身的结构分析,选取各种经验要素,依据各种经验要素的内在联系与学习规律,按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合理编排教材。

在教材内容的表述方面,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既要防止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避免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对于重叠交叉性课题要作妥善处理,确切阐明其侧重方面以及重叠交叉性课题间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化原则

网络化原则是一体化原则的引申,指教材要素的上位与下位、左向与右向之间的纵横交叉要相互沟通,要突出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间的联结点与联线,使教材的整体作为建构对象(教学目标)不仅结点清楚,同时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线索也清楚,使整个教材能以一种网络图式来表示。

为使教材结构网络化,在教材设计中,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出包括各种经验结点及其联线的网络型图式,然后依据这种图式来编写及阐述教材。其次,在各种经验结点的阐述方面要作出恰当的概括,并适当提示各种联系线索。

程序化原则

所谓程序化,指教材要体现心理结构分布构建的要求,确切规定教学过程中各步的要求以及作业内容与方式,体现教学活动的动态过程。

为了使教材程序化,首先教材的分步要适当,步骤的确定首先要从学生已有发展状态与教学目标所要求状态之间的距离出发,来确定步骤的数量及大小。此外,各种教学步骤的设置要体现各种经验要素所特有的学习规律,步骤的顺序以及各步的要求及作业内容与方式都应符合学习规律。

最佳化原则

最佳化原则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要符合最佳学习要求,有利于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教材的最佳编排不仅要能体现各构成要素间的逻辑联系,具有逻辑上的可结合性。同时,在心理结构的建构方面,要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作用,能充分利用学习的迁移,迅速把相继学得的各种经验要素整合成一体。由此,最佳化教材编排要尽可能体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遵循“总起分叙”或“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综合贯通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教材的可接受性原则即教材的可行性,指其内容要求与形式同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跨度要始中,要落实于“最近发展区”。为此,必须使新教材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新教材距离学生已有经验基础太远,则必须作必要的铺垫,以补充其原有经验之不足。凡事能以原有经验的重建或改建来建立新的心理结构的教材,是最易接受的教材。

当然,在贯彻可接受性原则时,要防止庸俗的“自然成熟论”的影响。消极迁就学生已的已有水平,过低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过低,步子过小,缺乏必要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