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焘

更新时间:2024-03-27 11:00

安焘(1034~1108),北宋官员,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字厚卿。早年入太学,师从胡瑗。仁宗时,登进士第,调蔡州观察推官。历任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检正中书孔目度公事、知审刑院、权三司使、户部尚书等职,元丰六年(1083),擢为同知枢密院事。王安石变法期间,平心奉法,颇得宋神宗赏识。元祐二年(1087),进知枢密院事,主张守边,反对开边生事。绍圣初,拜门下侍郎。力主调和新法旧法,与章惇有隙,遂出知郑州。宋徽宗即位后,复知枢密院,与宰相韩忠彦合议,放弃湟、鄯州。未几,见党祸已萌,托言年老以避位,出知河南府。崇宁初,坐弃湟州之罪,累贬为祁州团练副使、建昌军安置。久之,复通议大夫,回到洛阳后病卒。

人物生平

早年登科

安焘自幼机警聪明,十一岁时在里中诵数后入国子监,师从胡瑗,曾在听讲过程中痫疾发作,胡瑗让他把他扶回去,“调护甚至”。终于在嘉祐四年(1059年)考中探花,与刘挚章惇等同榜。

神宗时期

安焘历任蔡州观察推官、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等职。后因欧阳修推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执行新法的官吏有的“迎合求进”,因而造成“免役增宽剩,造簿供手实,青苗责保任,追胥苛切,其类旁午”的乱象。安焘平心奉法,向朝廷指出其过分。后调任京东路,途中在开封觐见,宋神宗觉得他仪表堂堂,便将他留在朝中,任检正中书孔目房、修起居注,并于元丰元年(1078年)派他充国信使,假左谏议大夫衔,与起居舍人陈睦出使高丽。高丽“王及国人欣庆”,提供超规格接待,超过高丽本来的宗主国辽朝供亿之馔,打折贸银甚多”。高丽人都说:“自吕侍郞端使还之后,不见中华使久矣。今闻其来,瞻仰峻节,不图所为如是!”不过宋神宗倒认为安焘知礼,实授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院。

元丰二年(1079年),安焘知审刑院陈州

元丰六年(1083年),安焘任同知枢密院,西夏请求宋朝归还从西夏夺取的领土,安焘说:“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不应示以厌兵之意。”宋哲宗即位后,二府

哲宗时期

蔡确等当权时,安焘“循循其间,不能有所建明”。元祐二年(1087年),进知枢密院事。时复洮、河,擒鬼章青宜结,西部边塞稍微安定,但仍然受西夏、吐蕃掠夺之苦。安焘建议:“为国者不可好用兵,亦不可畏用兵,好则疲民,畏则遗患。今朝廷每戒疆吏,非举国入寇毋得应之,则固畏用兵矣。虽仅保障戍,实堕其计中,愿复讲攻扰之策。且乾顺幼竖,梁氏擅权,族党酋渠多反侧顾望。若有以离间之,未必不回戈而复怨,此一奇也。”其后西夏果然内乱,遣使朝贡宋朝,如同安焘所说的那样。

宣仁太后担心国用不足,颇裁冗费,宗室奉亦在裁撤议论范围内。安焘谏道:“陛下虽痛抑外家,以示至公,然此举不可不深思而熟计。”宣仁太后便收回此议。

黄河北流,宰相主水官议,必欲回之东注。安焘以河流入泺淀,久必淤浅,恐河朔无以御敌,遂上言曰:“自小吴未决之前,河虽屡徙,而尽在中国,故京师得以为北限。今决而西,则河尾益北,如此不已,将南岸遂属敌界。彼若建桥梁,守以州郡,窥兵河外,可为寒心。今水官之议,不过论地形,较功费;而献纳之臣,不考利害轻重,徒便于治河,而以设险为缓,非至计也。”宣仁太后虽然听从,而回河之争仍在继续。

元祐三年(1088年),安焘的同僚都升官了,有的还做了执政,但安焘还在原职。宣仁太后增其两秩,安焘恳辞道:“是虽有故事,窃意以一时同列超升之故,特用是以慰安其心尔。今日愿自臣革之,使朝廷不为姑息,而大臣稍敦廉耻之风,庶或有补。”竟不受。随后丁母忧,终制后拜观文殿学士、知郑州,徙颍昌及河南府,入为门下侍郎。

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去世,宗室服三年丧。一年后,章惇拜相,欲革为期年。安焘争辩:“上以先后保佑之久,追崇如恐不尽,兹用明道故实耳。遽改之,播诸天下,非佳声也。”于是此议作罢。安焘与章惇是布衣之交,章惇希望安焘能帮助自己,但安焘不肯放下身段。阳翟民盖渐有财讼,而与谏官来之邵勾结,开封府处理此案时,章惇袒护来之邵,欲从轻处罚,安焘反对;章惇又想连同开封府一起弹劾,安焘又反对,于是与章惇产生嫌隙。宋哲宗祭明堂时,安焘为仪仗使,有官员通过驰道(皇帝御道)穿仗而过,安焘正要举劾时,谏官常安民又言“教坊不当于相国寺作乐”,哲宗大怒,欲逐常安民,安焘为救释。章惇遂趁机说安焘和常安民其相表里,于是安焘出知郑州,又调任知大名府。

徽宗时期

宋徽宗即位后,安焘再次出任知枢密院事,任上根据其他人的建议,以“戍守困于供亿”为由奏请放弃在青唐邈川新设的湟州,得到批准。不久即以老避位,徽宗准备任命他为观文殿大学士,以示恩宠,有人离间道:“是宰相恩典也。”于是只以学士知河南府。安焘将行,上疏道:“自绍圣、元符以来,用事之臣持绍述之名,诳惑君父,上则固宠位而快恩仇,下则希进用而肆朋附。彼自为谋则善矣,未尝有毫发为公家计者也。夫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臣不敢高谈远引,独以神考之事切于今者为证。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绍圣以还,倾竭以供边费,使军无见粮,吏无月俸,公私虚耗,未有甚于此时,而反谓绍述,岂不为厚诬哉!愿陛下监之,勿使饰偏辞而为身谋者复得行其说。”又说:“东京党祸已萌,愿戒履霜之渐。”语尤激切。

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议其弃湟州之罪,降端明殿学士,再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其后,宋军收复湟州,安焘又被降为祁州团练副使。收复鄯州时,安焘又被安置于建昌军,放弃鄯州时,安焘正丁父忧,并未与议,但终不敢自明。两年后,才复任通议大夫,大观二年(1108年)回到洛阳,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五年后恢复全职,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重题江干初雪图

曾游沧海困惊澜,晚涉风波路更难。

从此江湖无限兴,不如只向画图看。

注释:

①无限兴:在《宋诗纪事》中为:无限景。

②惊澜(jīnɡlán):犹惊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