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

更新时间:2023-04-10 17:02

《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以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为素材,借鉴了西方创作技法,采用传统的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表现了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传奇经历。为了人民的土地、自由和幸福,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勇敢地率众起义,向代表残酷统治的封建势力的王爷和军阀开展了百折不挠的英勇斗争,后来他不幸功败垂成,壮烈献身。该曲描绘出一幅壮烈的英雄风格的交响音画,洋溢着浓郁的草原气息,成为新中国交响乐创作的一个典范。

创作背景

辛沪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走进了草原。在长期的牧区生活中,她收集、整理了许多内蒙古的民间音乐。她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草原气息,也反映了牧民豪爽的性格。

鉴赏评价

乐曲旋律抒情而优美,隐含着一种辛酸、哀伤,在这种感觉背后,则是草原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有人将其与《梁祝》相提并论,并不为过。

作品介绍

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民歌,并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创作而成。乐曲内容是描写并歌颂了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的牧民起义,及其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

20世纪初,我国一位蒙族英雄嘎达,为了土地和自由,领导人们起义,斗争长达五年之久,最后起义失败。这部作品以嘎达牺牲的历史故事为题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各部分的音乐主题均来源于蒙族民歌《嘎达梅林》。

引子部分乐曲以嘎达梅林故事开始,在缓慢、宁静的引子后,优美、流畅、民歌色彩的第一主题,展示在辽阔无际的草原上,孕育了民族英雄的出现。而充满动感节奏的第二主题,则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牧民们起义战斗的形象。

乐曲在宽广宁静的背景中徐缓展开,这是一幅辽阔壮美的草原风景画,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微风拂晓,牧草摇曳,成群的牛羊群散步在野花点点的草海中,一派祥和的生活景象。然而,阴森黑暗的副部落第一主题打破了宁静,封建王爷凶狠、霸道的形象出现了,不协和的和弦预示了灾难,与主部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听到了发自底层的痛苦呻吟。

故事情节急转直下,表现人民的骚动、王爷的残酷镇压和英雄嘎达梅林斗争气概的音调交织在一起,紧张不安的情绪预示着起义的风暴就要来临。当情绪达到高潮时,坚定果断、勇往直前的副部第二主题骤然而出,充分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起来斗争的坚强一面。曲调几经反复,音色越来越明亮,力度越来越强,音乐在模拟骏马中的奔跑声中开始了具有激烈的戏剧性冲突的展开部。

展开部是从马蹄声开始的。主题旋律经过丰富多变的发展,使音乐情绪逐渐推向高潮,似乎在人们眼前呈现一幅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活泼的音调、多调性织体,描写了四处集结起义的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曲调呈现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情绪,充满了乐观的气息和草原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形象。

乐曲最后以沉痛的感情再现了第一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已牺牲的英雄之哀悼。随后,乐曲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把悲伤的悼歌变成了对英雄嘎达梅林的颂歌,乐曲在满怀激情的强烈号角声中结束。全曲层次清晰,音响具有立体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