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的货币政策

更新时间:2023-06-29 16:57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内容简介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较收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息等手段控制投资、信贷的过度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经济总体的平衡。

产生背景

从2003年开始,银行信贷一直处在增长较快的水平上。特别是到了2007年,国内银行信贷在200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其增长速度更快。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不仅对整个国内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将给国内商业银行本身带来巨大的风险。而大量贷款增加后,大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就会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从而推动股市、房市价格不断上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货币流入市场,不仅吹大两大资产价格泡沫,也是2007年以来物价快速上涨动力源所在。 还有,随着CPI上升,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负利率水平上。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这种信号会对市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经济受到很大的压制,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很大的调整,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年多来,在经济逐步恢复的大气候下,中国面临全面通胀的危险,从而在刚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要决定中国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调整。

一是当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国际国内经济失衡、通货膨胀等要么属于货币领域的问题,要么跟货币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此前货币政策虽然具有紧缩的倾向,譬如2007年5次升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紧缩的力度远远不够,2008年紧缩的力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

分类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从紧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常规性从紧货币政策工具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提供能力,从而间接的降低货币供应量

提高再贴现率,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选择性的从紧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紧缩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预缴进口保证金

其它从紧政策工具。

补充性从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紧缩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主要作用

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的时候,经济增速过快出现泡沫,国家就会采取从紧的政策。此时通货膨胀的根源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多了,货币供过于求。

此时国家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手段(提高税收,减少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支出等)和货币政策手段(提高利率水平,提高准备金,提高基准利率等)来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程度。

比如07年,我国通胀形势严重,很多行业的税率都提高了;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又从市场上回融了不少货币;而且长期一段时间都在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等等鼓励存款,提高借贷成本。

通货紧缩或者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国家就会采取宽松的政策。此时经济放缓的根源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少了,货币量供小于求。

国家就会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手段(减小税收,增加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支出等)和宽松货币政策手段(降低利率水平,降低准备金,降低基准利率等)来刺激经济增长,减缓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调整

“十一五”头两年,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风险,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出口大幅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及时将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保证流动性供应,明确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内需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人民银行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平稳可持续增长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2010年,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2011年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04万亿元。虽不及2009、2010年同期的1.62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同时低于市场预期,但依然处在高位。与此同时, 继2010年两次加息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一月份,央行已进行一次加息和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1月信贷数据和调控措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向常态回归,更加“稳健”。

政策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全年也不会有多大回落;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外汇储备依然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缓解。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通过减少货币投放,使高涨的固定资产投资信贷增长回落到正常水平。

降低通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多家机构和许多专家预测,受近期食品和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11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超过6.5%,再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全年CPI涨幅可能超过4.4%。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明年发生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无疑有助于物价的稳定。

为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适度降温。

今年,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住房价格一路攀升;资本市场异常火爆。但随之而来的,是房价高企,金融风险问题也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控制不好,将给整个经济发展埋下巨大隐患。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住房需求带来影响,从而有效遏制房价猛涨势头。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资本市场过热将会有所趋缓。

处理好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中央在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经济决策,为确保明年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实施这一政策,还必须兼顾好扩大就业的要求。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掌控不好,将会减少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是明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