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18:08

乘(拼音:chéng、shè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个人在树上,“乘”的本义就是登上去,读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车船;“乘”还有顺应和趁着的意思,如: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义为一个数字在另一个数字之上。“乘”又读shèng,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来通称一般的史书。

字源解说

会意字。在商代甲骨文(图1)中,上面是“大”(指人),下部是“木”(指树木)。人在树上,高出地面。本义指登上;一说这一形象像人骑在树上,本义当指骑、坐。西周文字(图2-3)为了突出人踩在树上之意,又在大字下端连两“止”(足)。战国文字(图5-11)讹变更甚,除秦文字(图11)从木外,大多已不从木,而改从几;且多将原标在“大”下端的两“止”,与“大”的像人两臂处直接相连。楚文字(图7)有从车者,即《集韵》的“𨌤”字,是为“乘”的分化字,字义不变。汉代隶书(图14-16)沿袭秦代字形,而向便于书写方向发展。楷书承接小篆和隶书,古时主要有三种写法:乘、乗、椉。“椉”直接反映小篆结构;“乘”是把其上的人和其下木合写在一起,左右两脚变成了“北”字;“乗”是在“椉”的基础上合并笔画形成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乘”定为正体,“乗”“椉”为异体。

由于“乘”字中含有人在树上的形象,所以古人把人站在车上也称乘,即为乘车;人坐在船上,就是乘船;人坐在马上,就是乘马。又引而申之,所乘之车马亦可谓乘(一车四马为一乘)推而广之,凡一物加于他物之上皆可曰乘。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五】【桀部】食陵切(chéng)

覆①也。从入、桀②。桀,黠也。军法③曰乘。

𠅞,古文乘从几。

【译文】乘,压覆。由“入”、“桀”会意;桀是强的意思。军法书上叫作乘。

𠅞,古文乘字,从几。

【注释】①覆: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覆者,压覆之谓也。”②入、桀:桀训黠。③军法:压覆在军法书上叫乘。𠅞:下之几,象乘石。

说文解字注

“覆也。”注:加其上曰椉。人乘车,是其一耑也。

“从入、桀。”注:入者,覆之意也。食陵切。六部。

“桀,黠也。”注:说从桀之意。《方言》:黠,慧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闲谓之黠。《史记》云:桀黠奴。凡黠者必强,故桀训黠。入桀者,谓笼罩桀黠。

“军法入桀曰椉。”注:各本夺入桀二字,则不可通,今依韵会补。此偁军法说字形会意。犹引易艸木丽于地说䕻,引丰其屋说寷也。云军法者,盖出汉志兵书四穜内。入桀者,以弱胜强。书序云:周人椉黎。《左传》:车驰卒奔,椉晋军。椉之证也。

“𠅞,古文椉,从几。”注:凭几者亦覆其上,故从几。然则𠅞亦可以为依凭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部】乘

古文:𠅞𠓸。《唐韵》食陵切。《集韵》《韵会》神陵切,并音绳。《广韵》:驾也,登也。《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势。《老子·道德经》:乘乘兮若无所归。

又治也。《诗·豳风》:亟其乘屋。

又胜也。《周语》:乘人不义陵也。

又计也。《周礼·夏官·槀人》: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

又姓。汉煮枣侯乘昌。

又《广韵》《韵会》实证切。《集韵》石证切,并音剩。车也。《诗·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又物双曰乘。《左传·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扬子《方言》:双鴈曰乘。

又物四数皆曰乘。《礼·少仪》:乘壶酒。《孟子》:发乘矢。

又乘丘,地名。《尔雅·释地》注:乘丘,形似车乘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望乘车。注:可为索,长丈馀。

又《韵会》:乘者,载也。取载事为名。《孟子》:晋之乘。【按,《韵瑞》引晋乘入平声,误。今宗谱曰家乘,义与史乘通。】

又《传灯录》:禅有浅深阶级,一小乘,一大乘。顿悟自心无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宋沙门契嵩《原教篇》:五乘皆统之于三藏。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后三乘导其徒出世也。前二乘以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声。

又《集韵》诸应切。音证。姓也。

《说文》本作椉。

广韵

食陵切,平蒸船 ‖ 乘声蒸部(chéng)

乘,驾也。胜也。登也。守也。《说文》作椉,覆也。又姓,汉有乘昌,为煑枣侯。

实证切,去证船 ‖ 乘声蒸部(shèng)

乘,车乘也。实证切。又食陵切。七。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禾”分上下,“北”分左右。❷“禾”的头两笔撇和横居上居中,第三笔长竖写在竖中线。❸“北”的左右两旁分写在长竖左右横中线部位。❹“禾”的末两笔撇和捺,从横中线下侧长竖上起笔,撇尖、捺脚持平,高于竖笔底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